用料
主料
梭子蟹2只
调料
姜
适量
香醋
适量
白糖
适量
清蒸梭子蟹的做法
1.生姜切末
2.加香醋、糖调和成蘸料
3.把海蟹刷洗干净
4.蒸锅水烧开之后,把蟹腹部朝上放入,大火蒸15分钟左右
饮食小常识
1、梭子蟹是北方比较常见的海蟹品种,个头大蟹肉足,虽然没有大闸蟹那么细嫩,但依旧很鲜美。
2、海蟹性寒,吃的时候搭配姜醋汁可以缓解寒性、去除腥味
梭子蟹一般能活多3年。梭子蟹孵化为溞状幼体,营浮游生活,共5期,第5期蜕皮后进入大眼幼体期,再经1次蜕皮即成为幼蟹,由小至大约经过20多次蜕壳。一般寿命约3年。三疣梭子蟹成长很快,最大体重可达0.5千克。
梭子蟹分布于日本、朝鲜、马来群岛、红海以及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沿海。梭子蟹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。生活于砂底的个体,头胸甲呈浅灰绿色,前鳃区具一圆形白斑,螯足大部分为紫红色带白色斑点,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。
扩展资料
梭子蟹的种类生存现状
1、红星梭子蟹。红星梭子蟹又称三点蟹,头胸甲呈梭形,稍隆起,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,螯足发达,长节呈棱柱形,内缘具钝齿,第四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,适于游泳,属于暖水性底层蟹类。
2、远海梭子蟹。远海梭子蟹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,分布于日本、塔希提、菲律宾、澳大利亚、泰国、马来群岛、东非、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浙江等地,生活环境为海水,常生活于水深10-30米的泥质或沙质海底。
3、银光梭子蟹。银光梭子蟹背甲颗粒红棕色并且分散,末对步足前节及指节末端各有一个不规则紫色斑块,广泛分布于印度-西太平洋区,栖息于20-60公尺的砂泥底。
4、纤手梭子蟹。纤手梭子蟹甲面密生短细绒毛,螯足的掌节明显较长节细,前侧缘共9齿,末齿明显大于其他各齿,生活于沙质或沙泥质的浅海底。
5、拥剑梭子蟹。拥剑梭子蟹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动物,分布于日本、苏门答腊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、斯里兰卡、印度沿海、毛里求斯、马达加斯加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、广东、福建等地,生活环境为海水,主要生活于10-100米的泥沙质海底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梭子蟹
因外壳有花纹而得名。花小蟹(又名远海梭子蟹)花小蟹因外壳有花纹而得名。花小蟹有时专指兰花蟹(远海梭子蟹的雄性个体),属于梭子蟹科,但因地域之差异,也有称红花蟹(锈斑蟳)为花小蟹。
你好,花蟹是广东省的特产,尤其是广州市民的最爱啊。
远海梭子蟹(学名:Portunus pelagicus)别名花蟹,是梭子蟹科、梭子蟹属的动物。头胸甲横卵圆形,宽约为长的2倍,背面密具较粗颗粒中胃区具2条斜行的颗粒脊,后胃区具2条斜行颗粒隆脊前鳃区1对,心区1对,中鳃区的1对不明显。额分4尖齿:中央齿短而小,侧额齿较粗大。内眼窝齿与侧额齿等大眼窝缘外侧具1小钝齿,外眼窝齿突出。前侧缘共有9齿,末齿最长,向侧面突出。第3颚足长节末外角不突出,略呈钝圆形螯足粗壮长节外缘末端具1刺,前缘有3刺腕节内外角各具1刺掌节有7条纵行隆脊(其中2条延伸至不动指末端)及3刺(1枚在基部,2枚在末端)可动指背面有3条隆脊,两指长于掌,内缘有大小不等的钝齿。游泳足表面光滑,各节边缘有短毛长节后缘无刺。雄性腹部呈三角形,第6腹节呈梯形,长宽约相等,侧缘基部稍凸。雄性第1腹肢基部1/5处粗大,末4/5趋细,弯向外侧,边缘具小刺。
远海梭子蟹栖息水深10-30米的沙质或泥沙质底上,幼蟹多栖息在潮间带的沙滩中。常昼伏夜出,多在夜间觅食。远海梭子蟹性格凶猛,十分好斗,常有残食现象。在天然环境中常以甲壳类(虾、蟹)、贝类(蛤类、泥蚶、牡蛎)、头足类(乌贼)和鱼类等为食物。分布于中国、日本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群岛、澳大利亚、泰国、塔希提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波斯湾、东非、红海等地。
生活习性
远海梭子蟹常昼伏夜出,多在夜间觅食。远海梭子蟹性格凶猛,十分好斗,常有残食现象。在产卵索饵期间有比较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。在中国海南岛沿岸一般在11月底12月初,开始移居到20-30米较深水域进行越冬,此时在沿岸水域已很难大量捕获到远海梭子蟹。在2-3月向近岸移动,进行产卵洄游。
远海梭子蟹在天然环境中常以甲壳类(虾、蟹)、贝类(蛤类、泥蚶、牡蛎)、头足类(乌贼)和鱼类等为食物。远海梭子蟹在水温23-28℃时,食欲旺盛,摄食量增加;水温低于18℃时,摄食量开始减少;水温在12℃以下,则不摄食。
远海梭子蟹从溞状幼体(5次蜕皮)、大眼幼体(1次蜕皮)、幼蟹至成蟹(大约十几次蜕壳),要经过许多次蜕壳。蜕売间隔时间长短与个体大小有关。幼体阶段蜕皮间隔时间较短,随着个体的增长,蜕壳间隔时间变长。蜕壳与饵料的丰欠和环境的优劣亦有密切关系。
主要价值
远海梭子蟹肉味鲜美,营养丰富,经济价值高,可供出口创汇,为重要食用蟹之一。 全蟹可以入药,兴味微咸,寒;具有清热消肿。主治头痛、暑疖、疔疮。